49年北平解放,毛主席会见四野将领,看到一人惊呼:你当副军长了
1949年,一听到北平被解放的消息,毛主席心里头那个乐呵啊,别提多高兴了。
一到香山,他立马就急着见了几位在平津战役中立下大功的四野指挥官。
真没想到,他竟会在这儿碰上一位阔别已久的老朋友。毛主席忍不住感叹道:“现在都成副军长啦!”
这个人和毛主席之间到底有啥故事呢?为啥毛主席会跟一位副军长这么亲近?
【战火中的友情】
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强将军。
他来自湖南平江的一个穷困家庭。因为家里条件不好,他没怎么上学,只读了两年书就回家帮忙了,跟着老爸去了码头干活。
十二岁那年,他实在受不了总是被人欺负压榨,就琢磨着往外头闯闯,看能不能找到条能让穷人活出头的路。
后来他一个人跑到县城里,碰巧进了廖吾达同志经营的印刷铺打工。
廖吾达是这一带有名的革命英雄。受他熏陶,方强也慢慢树立起了铁一般的革命决心。
后来,因为局势变得不稳定,彭老总带着队伍赶到了平江,并在那里发动了起义。方强见状,二话不说就加入了这支由农民组成的队伍。
不过我军因为打仗的经验还不够多,起义的队伍很快就被敌人给压制住了。大部队转移走以后,方强就接到了命令,留在根据地,继续在苏维埃政府里做政治思想工作。
因为敌人经常来骚扰袭击,方强得同时管军事和政务,他既要忙着训练部队,提升战斗力,又要亲自带队和敌人打游击,日子过得很不容易。
经过战争的洗礼,方强的指挥打仗本事慢慢变强了。
1930年那会儿,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没成功,就撤退到他老家那儿了。那时候,队伍想扩大,特别缺人,所以就急着要从当地找些有经验的干部来帮忙。
方强因为工作能力特别强,就成了组织首先考虑的对象。于是,他又一次回到了红军的队伍里,这回他开始担任红五军第三师第七团十一连的政治委员。
他接手才短短数月,就把那支老旧的军队彻底改造,变成了一支战斗力超群的革命力量。
在中央苏区的头三次反围攻战里,他带着队伍奋勇拼搏,多次立下大功。因为干得漂亮,他很快就被中央的领导给盯上了。
1932年5月份的时候,多亏了刘伯承的推荐,他就被选上做了中央警卫营的政治委员,任务就是要负责毛主席的安全。
那时候,警卫营里头高手如云,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好汉,所以一开始,毛主席并没有太留意行事低调的方强。
后来,方强在战场上的实际行动,让毛主席真正记住了他,对他的看法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那时候,根据周总理的指示,方强带着队伍去攻打连城。那会儿,毛主席就留意到,方强的帐篷里头,几乎每天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的。
就在战斗前夕,他仍旧亲自带着各排长,一个一个地巡查岗哨。他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连毛主席都感到十分钦佩。
从那以后,不管任务有多重大,毛主席都乐意让方强来挑大梁。从那一刻开始,主席对他建立起了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。
在毛泽东主席的关心和支持下,方强的军事成就不断累积,他在部队里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。这让他内心充满了深深的谢意。
他跟主席不光在工作上彼此关照,还一起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,共度难关。
【善解人意的毛主席】
1933年,打上杭那会儿,方强一不留神,被敌军的一颗子弹给击中了,立马就倒在地上,不省人事。
后来,那五个赤卫队的女汉子,硬撑着把快要断气的他抬起来,一口气跑了一百多里地,直接冲到了长汀福音医院。
傅连暲院长本人上阵,亲自动手术为他治疗。
最后,他动手剥开方强的衣物,这才惊讶地看到,敌人的子弹不偏不倚,正打在他心脏往下一厘米的位置,整个身体都被洞穿了。
不过还好送得及时,后来在傅院长的紧急救治下,折腾了一整晚,他总算是从鬼门关被拉回来了。
但救活他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的康复阶段更为关键。要是不好好调养身体,很容易留下后遗症。
但现在情况紧急,咱们部队资源紧张,不光是急需的药品不够用,就连有营养的东西也少的可怜。方强休息了很长时间,快一个月了,身体还是没见好转。
他一直挂念着战场上的情况,多次尝试着,哪怕医生劝阻,也一心想要重返前线。
那天,正当他又闹着要回队伍时,傅连暲突然拎着一缸子炖牛肉走了进来。他边往这儿搁边说:“这下可好啦,你赶紧把这牛肉吃了,再好好养养,肯定能快点好起来!”
方强心里头一愣,那牛肉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玩意儿,傅连暲究竟是从哪儿淘换来的呢?
一打听才知道,毛主席因为生病,昨天已经住进医院了。村里人知道后,立刻送了些牛肉过来。
主席一听方强也在这儿休养,饭都没动一口,立马吩咐人把肉全给方强送过去了。
另外,领导还特地吩咐带句话过去:现在头等大事是好好养伤,这块肉就是他送给方强的“补品”。
方强一听主席心里还惦记着自己,心里头顿时暖洋洋的,特别感动。
后来他就开始专心调养身体,使劲做运动。毛主席偶尔也会派人给他带点滋补的东西来。
一天天过去,他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。他一恢复,就立刻下床,急着要去看看毛主席,直接奔向了毛主席的病房。
毛主席身子骨虽不强健,但精神状态相当不错。方强看到这一幕,心里也踏实了,他诚恳地说:“我是专门来感谢主席的,多亏了主席的援手,我才能这么快康复。”
毛主席笑着回应道:“这是老百姓在支持你,再加上你们方政委自己运气好!咱湖南有句老话,‘逃过一劫,必有好事在后头'。希望你以后上战场,能多建奇功!”
方强心里牢记着毛主席的教导。等身体彻底康复了,他就和主席说了再见,接着又奔回了战场。
1934年那会儿,第五次反围攻打得正激烈,方强带着22师死守筠门岭。可敌人太多,咱们人少,拼到最后,筠门岭还是没能保住,被敌人给占了。
部队撤退之路坎坷不易,结束后,毛主席特地来电表达关怀。方强内心悲伤难以自抑,他哽咽着对毛主席说,感觉自己没能达到主席的期望,心里很是愧疚。
不过,当毛主席听完之后,非但没对他发火,还很体贴地劝慰说,这次没成功有很多原因。
敌人的人数那么多,这支刚组建的队伍竟然能跟他们周旋这么久,表现真的相当不错了。
后来,他对方强说,别被眼前的难关给绊住了,得赶紧从错误里学东西,把经验攒起来,快点打起精神,以后才能更好地对付敌人。
方强把那次的鼓励深深烙印在了心里。从那以后,无论碰到啥艰难险阻,只要脑海中浮现出毛主席的话语,他总能再次振作起来,重拾斗志。
【主席的器重】
长征启程后,他无端被上司误解,双手被绑,硬是这么翻过了夹金山。之后,他跟着西路军去执行宁夏的任务,结果又倒霉地被敌人抓住。历经千辛万苦,他才好不容易逃出生天,回到了延安。
到了老年,每当聊起那段往事,他依旧态度坚决地说,那时候心里就一个念头,那就是要一直跟着毛主席,哪怕牺牲了,也得是倒在自己人的队伍中。
抗日战争一打响,他就接了个新任务,当上了129师385旅的政治部主任,又跑到前线去拼命了。
可就在这时,毛主席给他安排了一个特别关键的事儿,那就是让他去当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,负责整个军队的政治方面工作。
那时候的方强,才刚刚27岁,他心里直犯嘀咕,觉得自己这么年轻,能不能担起这么重的担子。想来想去,最后他决定给毛主席写封信,说自己想辞职不干了。
但毛主席坚决地说:“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干事的,咱们都是在边做边学中成长起来的!不懂就学,不就会了嘛!”
在主席的力挺下,方强迎来了新的工作挑战。主席之所以对他这么器重,原因就是他一路通过党的各种严格考验,是个出色的革命斗士。
解放战争打响后,方强再次前往东北参与战斗。紧接着,他跟着队伍一路征战,成功解放了东北、天津还有北平这些地方。
因为他的表现特别出色,上头开始对他刮目相看。没过多久,他就升为了47军的二把手,也就是副军长。
北平城一解放,毛主席就来到了香山,说是要来场“京城大考”。在香山那会儿,他亲自会见了四野的好多将领。
碰上方强后,毛主席惊讶地说:“没想到你现在都是副军长了!”
方强之前主要都是在搞政工,所以主席看到他如今在军事上能有这么大成就,确实感觉挺意外的,心里头也挺高兴的。没想到方强不仅在政工上有一套,军事上也是把好手,这让毛主席感到特别欣慰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他得到毛主席的直接任命,成了第六机械工业部的第一任头头,接着就在工业建设的道路上继续拼搏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